这几年实体制造业的日子不好过,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劳动力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及各种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利润逐渐被挤压,发展经营困难加大。这种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最为突出,致使部分制造业有的缩减规模、有的迀往国外,流失了部分工作岗位。
客观的说这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产业转型升级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和阵痛,但制造业利润被摊薄,制造业工人待遇偏低的行业状况,应是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不可持续的、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央也曾指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这就需要广大制造业从业者坚定信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度过改革的阵痛期,前途依然一片光明。如此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判断:
图片来自网络
0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任然是最能解决就业的主要行业。
我国现在任然是当今世界适龄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产业信息网公布截止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为9.1096亿人,虽然从2016年开始人口拐点出现,但庞大的劳动力基数还在,其就业问题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的根本。虽然我国服务业近些年也在快速崛起,消化了大量就业岗位,但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大部分还是较低端的、是不稳定的,很一大部分是依赖实体企业而生存的,目前是不能和发达国家稳定的、高端的贸易、金融等服务业相比较的。有统计表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我国现接近50%;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一般在60%以上,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2016年为51.6%。正因为这种服务业占比过高、虚拟成分过大的原因造成国家实体产业空心化,经不起危机的冲击。美国从奥巴马总统开始就大力推行制造业回归的强国政策,特朗普总统更是挥舞起制裁外流制造企业及降低企业税率吸引实体回归的组合拳,其根本目的就为纠正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和增加就业岗位。这对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应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02
随着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的逐渐完成,制造业将具备更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从11年开始我国制造业由于产能过剩,整个行业效益就一路下行,现在虽是很艰难的时期但同时也可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随着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的逐渐完成,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能够生存和坚持下来的实体制造业都是具备一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的。只要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契合用户需求,不忘初心,必将再次迎来制造业发展的增长期。
03
我国庞大的市场和海量的人口消费能力决定制造业地位不可撼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会逐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逐渐以消费取代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海量的人口消费群体,这会催生出新的消费“人口红利”,同时也会催生出一批“独角兽”制造业巨头。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独角兽”企业拥有国,这可以反映出我国庞大市场的消费能力和造势能力,其实我国在高铁、船舶制造、桥梁架设产业方面无论技术或是规模已经是世界级“巨无霸”企业,这就是很好的说明。相信很快就会有其它的、更多的制造业“独角兽”出现。超强的消费需求又会刺激制造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制造行业地位重新置换,行业利润和职工待遇将会重新提高,制造业又会回归到它应有的地位。因此有志于投身制造业的人,无论是企业主或是产业工人要有这个判断和信心。
总而言之我国制造业现在正处于转化升级的阵痛期,这个期限不会太长。只要应变有方,坚持定力,以发展的眼光积极谋划,相信不久就会大有可为。
马云在世界物联网大会演讲中曾讲过一句话绝大部分的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你相信而看见,此话实则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对未来的科学预判。古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